教师简介
姓名:何光林
研究方向:古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演化医学及法医基因组学
个人简历:何光林201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本科,2015-2020四川大学硕博连读,2020-202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博士后,2022-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现任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罕见病研究院副研究员,担任“人类遗传与法医基因组学”课题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期致力于通过群体遗传学、法医学、考古学及语言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解析中国人群的遗传演化历史及其在精准医疗和法医鉴识中的转化应用。近五年来,申请人成功主导并实施了多项大型基因组计划,包括“中国万人基因组多样性计划”(10K_CPGDP)和“炎黄队列”(YHC)。系统构建了高质量的中国人群特异性古今基因组资源库及自动化研究转化平台,为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解析、演化历史重建及生物适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组学证据。通过整合现代人群与古基因组数据,申请人精细解析了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系统重构了阿尔泰、汉藏、苗瑶、壮侗等语系人群的形成历史与生物适应性图谱,为跨欧亚人群的起源与交流、汉藏同源、苗瑶与壮侗的源流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基因组学证据。此外,申请人揭示了复杂演化事件对人类疾病与健康影响的时空规律,研发了系列高性能法医学精准鉴识体系,推动了人类基因组大数据在法医学中的创新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四川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公安部法医物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申请人参与的《中国人群精细遗传结构与法医学应用研究》系列工作荣获2021年贵州省医学会贵州医学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三)。申请人的学术成果累计被引用2600余次,h指数为28,i10指数为93,连续两年(2023和2024)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法医学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入选期刊的亮点文章,研究成果被多位国际院士引用,施引文献包括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Reviews Genetics等顶级期刊上的论文。申请人的研究成果多次被海外知名学者在其专著中大篇幅介绍或引用。
主要学术任职:
现任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BMC Biology、BMC Genomic Data、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hLife、gComm、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多份SCI期刊担任副主编、编委或青年编委
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近五年来,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篇)、Genome Biology、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篇)、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3篇)、BMC Biology(3篇)、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7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9篇)、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5篇)、Human Genomics(3篇)、iSc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国内外SCI、SSCI和CS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同时以参与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 Bulletin、Current Biology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